2022 年全球電網投資 2740 億美元,電網數字化發展趨勢確定
1、2022 全球電網投資將近 3000 億美元,中國和美國投資占比為 50%。根據 BNEF 數據,2022 年全球電網投資總額約 2740 億美元。按照地區拆分,亞太地區投資 1060 億美元(占比 39%)、美洲地區投資 830 億美元(占比 30%)、歐洲地區投資 540 億美元(占比 20%)、非 洲和其他地區投資 300 億美元(占比 11%)。亞太地區中,中國、印度、日本、投資額排 名前三;歐洲地區中,德國、法國、意大利投資額排名前三。 中國是全球電網最領先的國家之一,連續十年電網投資額排名第一,2022 年其電網投資 完成額超 5000 億人民幣,在投資額方面只有美國能與之匹敵,2022 年中國和美國電網投 資合計約為 1364 億美元,占全球電網投資額的 50%。
2740 億美元電網投資額可以按照:投資環節、投資原因、數字化程度三個維度進行拆分: 1) 投資環節:電網投資大致可以分為輸變電環節和配用電兩部分,投資占比分別為 46% 和 54%。過去 50 年里,電網以每年約 100 萬公里的速度持續增長,其中增長主要發生 在配電網環節,約占電網總長度的 93%。 2) 投資原因:電網投資主要來自線路新建、線路升級、線路替換三方面需求,占比分別 為 41%、40%、19%。 3) 數字化程度:22 年電網投資中數字化占比已提升至 20%,非數字化環節占比 80%。數 字化進程加速可幫助提高電網對于可再生資源的控制、降低運營維護電網的勞動強度。
全球電網數字化發展趨勢確定,以應對短期與長期挑戰。雖然電線電纜、變壓器等仍將是 電網投資的主體,但隨著可再生能源分布式發電的市場占有率不斷提高,源側和負荷側波 動加劇,電網內的能源流向變得更加難以預測,運營決策部門需要實施更多數字化方案來 提高電網可觀測性,全球數字技術投資在電網總投資當中的占比已逐步從 2016 年的 12% 增加到 2022 年的 20%。
2、 電網投資驅動因素按重要程度依次為:發電側新能源、用電需求增長、線路老化問題
電網投資邏輯:全球電網投資受三重因素驅動,聚焦輸變電、配用電環節配套建設。 電網投資三大驅動因素:當前電網投資的首要驅動因素是新能源裝機量提升帶來的配套設 施擴建的需求;同時也要對日益增長且多元化發展的用電側需求做出響應;此外對于存量 老齡化線路的替換也是長期存在的驅動因素。 電網投資成效:1)在輸變電環節中主要體現在超、特高壓新增線路、主網線路長度的增 加、跨省跨區輸送電量的提升、變電設備的持續擴容;2)在配用電環節主要體現在城市 和鄉村供電質量與可靠性的改善、綜合線損率的控制、以及平均停電時間的縮短。
2.1 全球電網投資驅動因素一:解決發電側新能源并網消納問題
2022 年全球發電側新增裝機中,約 80%為新能源,光伏風電分別占比 59%和 21%。2022 年 全球新增發電能力達到創紀錄的 424GW,相比 2021 年的 371GW 增長了 14%,相比 2012 年 的 231GW 增長了 80%以上。424GW 中光伏和風電占總量的 80%(光伏 59%,風電 21%)。 2022 年光伏新增裝機比 2021 年高出近 40%,風電新增裝機與 2021 年相比下降 10%,主要 受許可、互聯、供應鏈和盈利能力等方面的挑戰阻礙。2022 年新增總容量中,可再生能 源(含水電)占比 86%,遠高于 2008 年的 52%;煤炭占比回升至 7%,天然氣占比降至 5%。
2022 年全球發電裝機總容量中,新能源占比 25%。2022 年全球發電裝機容量達到 8.3TW 新高,同比增長超過 5%,相比 10 年前的 5.4TW 增長了 50%以上,其中風能和光伏首次占 四分之一以上。截至 2022 年,風光、水電等可再生能源發電占全球產能的比例從 2012 年的 33%上升至 46%,風能和光伏是所有發電類型中增長最快的。
2022 年全球總發電量為 27500TWh,風電和光伏占比 12.7%。在全球經濟從疫情和歐洲能 源危機中復蘇之際,2022 年全球總發電量為 27500 TWh,相比 2021 年的 26700TWh 增長了 3.1%。全球可再生能源總發電量在 2022 年達到有史以來的最高水平,達到 8400 TWh,首 次占全球發電量的 30%以上,其中光伏發電 1350 TWh,風能發電 2100 TWh?;剂先?然是發電的主要來源,發電量為 16500 TWh,占總電力需求的近 60%。
全球輸電線路系統建設與新能源發電項目建設時間嚴重錯配。大規模的風光發電基地往往 遠離人口稠密的城市,因此電力遠距離傳輸至關重要。不同于中國和印度較短的輸電線路 施工時間,發達地區輸電線路施工時間一般會比新的風光項目耗時得多:一條超高壓架空 線路審批和建造通常需要 5-13 年,高電壓線路需要 4-8 年,而風光項目一般在 4 年內即 可完成,因此輸電項目需要提前規劃布局,以降低擴建延誤風險。
電網擴建的延遲阻礙風光項目發展,全球約 30 億千瓦新能源等待并網。根據 IEA,目前 美國、西班牙、巴西、意大利、日本、英國、德國、澳大利亞、墨西哥、智利、印度和哥 倫比亞等的太陽能光伏發電、風電、水電和生物能發電的并網申請容量總計接近 30 億千 瓦,其中約有 15 億千瓦的風電和光伏電項目處于后期階段,相當于 2022 年風光新增裝 機的 5 倍。在很多地區中,電網容量的不足阻礙了可再生能源的快速發展,導致電網阻塞, 因此電網升級擴容需求強烈、政策聚焦電網長期規劃和電源側投資工作協調一致。
2.2 全球電網投資驅動因素二:滿足日益增長的用電側需求
2022 年電力需求同比增長 2%,工業與住宅需求占七成。根據 IEA 數據,2021 年全球終端 用電總量中,工業用電占比 43%,其次住宅占比 27%、服務業占比 20%。全球終端用電量 自 2000 年以來幾乎翻了一番,并且自 1990 年以來幾乎每年都在持續增長,只有 2009 年、 2020 年例外,金融危機和疫情導致需求下降。2022 年,盡管發生了全球能源危機,但電 力需求仍同比增長 2%,驅動力主要來自于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的增長。全球終端能 源消費量中,電力占比已從 2000 年的 16%增加到現在的 21%,份額僅次于石油。電力在全 球能源結構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加,這一趨勢預計將會繼續,全球電力普及率將會不斷上升。
根據 IEA 數據,在全球各地凈零目標下,預計全球電力需求將以每年 3%的速度增長。從 2021 年的略低于 25 萬億千瓦時上升到 2050 年的 54 萬億千瓦時,增幅超過一倍。其中電 解制氫將大幅推高電力需求的增長,從 2021 年的不足 20 億千瓦時增加到 2050 年的 5.7 萬億千瓦時;交通運輸目前僅占全球電力需求總量的 2%,2050 年這一比例將上升到 15%。
1.2.3 全球電網投資驅動因素三:解決存量線路老化問題
各國電網在歷史發展、投資、當前現代化建設等因素的影響下,運營年數不盡相同。電網 設備的使用壽命也因具體組件、過載和容量問題、環境因素、維護方法和技術進步而有所 差異。許多電網設備是昂貴的資產,其使用壽命往往比其它環節的設備長很多。分不同電 力設備來看,其壽命因具體組件、過載和容量問題、環境因素、維護方法和技術進步而有 所差異,往往架空線路/地下電纜/變壓器和斷路器/變電站自動化系統設計壽命分別為 50-60 年/40-50 年/30-40 年/15-20 年。
發達地區電網系統老齡化問題嚴重,部分設施已服役 50 年以上。各國電網系統在歷史發 展、投資、現代化建設等影響下,運營年數不盡相同。2)分地區來看,發達國家中只有 約 23%的電網基礎設施運營年數不足 10 年,而 50%以上的基礎設施已運營超過 20 年;相 比之下發展中國家的電網系統較新,運營不足 10 年的約占 40%,運營超過 20 年的約 38%。 老齡化的電力資產可能帶來重大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風險。絕緣材料(例如變壓器中的絕緣 子)會老化,從而增加電氣故障、短路甚至火災的發生概率;斷路器老化后,在故障時跳 閘的可靠程度會大幅降低。這種不穩定狀態不僅會導致停電,還可能在安全跳閘機制不能 正常工作時造成設備損壞。
2.3輸配電線路增長和供電可靠性為衡量電網投資成效兩大標準
輸配電網絡擴張主要集中在配電網絡,過去十年間全球新建配電線路長度約 1500 萬公里。 過去 50 年里,電網以每年約 100 萬公里的速度持續增長,其中增長主要發生在配電網, 配電網約占電網總長度的 93%,輸電線路占據其余 7%。過去十年間全球新修建的配電線 路長度約為 1500 萬公里,其中近 1250 萬公里是在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修建的;新 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新建的輸電線路約有 117 萬公里,中國擴建占據三分之一以上,相 比之下,發達經濟體的輸電網增長率較低。
不同發達經濟體之間的電力供給可靠性差異很大。伊拉克、巴布亞新幾內亞等停電較多的 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的用戶所經歷的平均停電時間約為大多數其他新興市場和發展中 經濟體的 40 倍;而大多數其他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的平均停電時間約為印度和美國 的 3 倍,中國和歐盟的 15 倍。不同發達經濟體之間在供電可靠性方面也有相當大的差異, 停電時間通常為平均每年少于 1 小時到大約 6 小時不等。
本文轉自互聯網平臺,僅作分享,不作為任何商業用途。若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